首页>新闻资讯>正文

美国课堂什么样?和中国课堂差距有多大?

2021-10-21 09:39:49发布 阅读量:229

微信图片_20211021093729.jpg


美国重在培养学习能力和领导力的人才;而我国的考试压力较大,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则在台下默默听课,这导致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课堂都有“讨论课程恐惧症”。


为何美国课堂喜欢讨论试教学


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一点:美国的课堂充满讨论、辩论和自由提问。教授们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背后蕴含的丰富理念至少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学生不仅向老师学习,而且也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交流并互相学习,教授绝不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二、同学拥有和老师同等的提问与质疑的权利。


微信图片_20211021093726.jpg


然而,很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并不习惯这样的理念和做法。在他们看来,学习就获取正确答案或者标准答案,而课堂讨论和互相提问始终没有直接给出一个他们想要的答案。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就是典型的问题之一。


面临困难的时候,很多中国学生往往只知道寻找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熟悉的对象倾诉,寻求帮助。他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论是同文化背景还是跨文化背景,只要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


美国课堂必备的三大能力


01、良好的写作能力


为什么很多中国学生觉得写学术文章尤其难呢?西北大学经济系的Voli教授的回答很给我们启发,“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他们也很听话。我布置的任何作业他们都会尽全力完成。然而,他们只是把我告诉他们的或者书上说的写下来,他们太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大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


微信图片_20211021093723.jpg


“我们在本科的时候没怎么写过这样的东西,老师也没教过该如何写学术的文章。”中国学生认为写作难的原因如出一辙。看来,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如何在大学阶段继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写学术性论文的能力。


那是不是英语的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呢?英文水平确实会有所影响,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因素:大量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常常抱怨教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了。确实,在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一个历史系的教授曾说,每两周读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著作对她的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


微信图片_20211021093719.jpg


此外,不少美国教授指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的不足也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很难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其实,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经历不仅是文学创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学术写作同样也有很大的帮助。


02、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多位教授在问卷回答中指出,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他们需要有质疑能力,需要问问自己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前人或者其他人提出的观点。


对于中国学生习惯以考试成绩高低论优劣的思维模式,这些教授们颇有微词也颇为担心。他们认为考试分数决不是唯一尺度,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评判学习效果重要指标。


微信图片_20211021093716.jpg


为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何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提问让我们可以把阅读从静态的、单向的看变为动态的、双向的交流,是一个深度理解的过程。 提出问题的过程,让我们可以思考所读内容的表达是否清楚明白,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恰当的传递信息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简单的记录和抄写只能是肤浅的理解,而提问或者批评指摘才能带来深入的思考。


提问除了对理解学术文章大有裨益,对于有效的社会性交流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提问可以帮助交谈双方发现共识所在,这在协作或者团队性合作中尤其重要。其次,提问有利于控制话题的走向。还是以课堂讨论为例,通过提问可以帮助你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擅长的方向上来,实现了成功的话题转移,还担心自己无话可说吗?事实说明,许多中国学生觉得参与课堂讨论难也跟他们不会问问题有关。第三,提问可以让交流的目标更加明确,让交流的过程更加有效,可以避免鸡同鸭讲的状况。


微信图片_20211021093713.jpg


03、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亚利桑那大学的Levin教授说:“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Gomez反馈说,“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我真的不太理解,他们似乎很少在课外与教授们接触,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更好地进行沟通啊。”


小新建议那些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的中国学生先尝试跟自己的教授多交流,告诉他们自己有什么困惑,或者把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说的话都说出来。这样的一对一交流会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并转化成参与课堂讨论的动力。


微信图片_20211021093710.jpg


其实发言的时候,没有人指望你说出一个尽善尽美、毫无瑕疵的观点和看法,何必担心呢?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吗?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说出自己的看法,那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这不是最好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机会吗?


微信图片_20211021093707.jpg


上面谈到的三种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有适应性的学生尤其重要。中国的教育界需要进一步关注并思考:


我们的学生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学习时表现如何?


哪些能力的欠缺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成功?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提高学生所需要的这些能力?


在教育全球化浪潮的今天,我们必须反思是否为培养全球化的人才做好了准备。


推荐阅读